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“用好现代信息技术,创新乡村治理方式,提高乡村善治水平”的重要指示,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经济发展,国际商务学院“薪火相传”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25日至30日在徽州开展了为期6天的实践活动。团队聚焦非遗、农产品及文旅产业,采用“调研-实战-策划”模式,探索电商赋能新路径。
西溪南:非遗与电商结合初探
团队首站走访西溪南古村落,与徽州砖雕传承人吴仕杰、木雕传承人吴玉林等匠人交流,识别出线上流量不足、包装同质化等问题。调研发现黄山毛峰、笋干等特产线上溢价空间达20%-30%,但包装标准化率不足40%。针对这些问题,实践团提出了将文化故事融入产品、通过短视频进行场景化展示等创新方案。7月26日,团队开展首场非遗手工艺品直播,2小时内吸引416名观众,获3.9万点赞,进房率31.93%,数据表现优于同类优秀主播。
同日,国际商务学院与西溪南村委会举行共建仪式。村书记吴志明介绍了村内丰富非遗和生态农产品资源,但面临传播有限、农产品销路窄及年轻人口外流挑战。双方就“电商激活本地资源”深入探讨,达成合作共识。
实践团与徽州砖雕传承人吴仕杰交流
实践团与木雕传承人吴玉林交流
实践团首场非遗手工艺品直播数据
国际商务学院与西溪南村委会举行共建仪式
屯溪老街:破解商户转型困境
7月28日,团队调研屯溪老街发现,仅3家老字号商户拥有直播间,67%商户因缺乏运营人才、担心线上冲击线下而对转型持观望。团队随即策划“扫码领非遗体验券”、“线上预售享8折”等联动活动,设计3套融入“徽商故事”的电商主页方案,并提交《屯溪老街电商发展建议报告》,提出“校企共建运营实训基地”等5项建议。
实践团与屯溪老街商户讨论线上转型方案
徽州博物馆:汲取文化创意灵感
实践团踏入徽州文化博物馆,启程追溯文化的新旅程。在博物馆内,队员们目睹了徽州三雕(木雕、石雕、砖雕)承载的深厚历史,以及徽州文书的精美典雅和新安画派作品的深远意境等珍贵展品。他们沉浸在徽州的历史、民俗与艺术之中,通过讲解员的引导深入理解了“马头墙纹样”、“新安画派意境”等20个具有徽州特色的文化符号,深刻领会了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、家族伦理和艺术追求。这些从历史深处提炼出的文化符号,激发了团队的创作灵感,最终孕育出多份融合徽州文化精髓的电商创意方案,并积极向当地推广其应用价值。
实践团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
大峡谷:关注生态农产与文旅融合
7月29日,实践团深入徽州大峡谷5个行政村,了解到高山茶叶、山核桃等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比高(约35%),品牌认知度局限于周边。团队在茶园、蜂场等周边地区开展问卷调查,并针对物流和品牌问题设计6种溯源包装方案,规划3条结合徒步和茶园采摘的旅游路线。
此次实践形成了涵盖非遗、农产品、文旅的调研报告,开展了直播,拍摄了非遗技艺、特产及古村风貌视频,记录了数十家商户现状与转型需求。队长王诗雨表示,团队将持续跟踪,通过义卖、线上展厅等形式,推动电商赋能长效机制,助力徽州乡村振兴。
(撰文:陈曦拍摄:何佳审核:周辰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