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”的重要指示,6月28日至7月2日,国际商务学院“普”语凤扬实践团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。
红色起点:语言赋能发展新篇
实践团首站走访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。村党委副书记关正景指出:“当年‘大包干’解决温饱,如今普通话培训让村民‘说得好、走得远’。”在大包干纪念馆,队员们发现早期交易账本因方言沟通产生误差,深切体会语言对发展的重要性;在沈浩同志旧居,记录方言的工作笔记印证了语言作为情感纽带的价值。
分层教学:打通语言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
在小岗村推广普通话的走访活动中,团队根据中老年村民的需求,创新采用“双线融合”教学模式,打造了立体式普通话学习课堂。
• 线上借助短视频和动画演示,攻克发音难题。
• 线下发放带有拼音标注的手册,加强记忆效果。
• 在村居院落开设实景对话课堂,提高村民日常用语能力。
改革精神融铸实践初心
实践团在“当年农家”遗址重温改革历程,茅草土墙间“自力更生”标语激发使命担当。队员将小岗改革精神融入推普实践,面向党旗宣誓强化服务信念。
构建长效赋能机制
团队结合小岗红色文旅资源,规划“普通话+红色文化”研学项目,开发“改革故事双语解说”“农产品直播话术”等项目。国际商务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,助力语言能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。
(撰稿:徐静 摄影:吕灿灿 审核:周辰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