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社会实践报道:走进红色大别山,寻访抗美援朝老兵

发布时间:2022-07-11浏览次数:167

202276日至8日,国际商务学院“走进大别山,重忆长征路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辰姣、团委书记程露的带领下六安金寨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活动,在这里同学们先后参观了金寨县红军广场、金寨县烈士纪念馆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、汤家汇小镇、梅山水库等地,并专程探访了抗美援朝老兵徐海清同志,重温了那段红色峥嵘岁月。

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

76日,实践团来到了红军广场瞻仰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。队员们缓步走上百米台阶,革命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帘,纪念塔严肃、庄重,塔身上方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自提笔写的“燎原星火”四个大字。对金寨人民来说,它是英雄的丰碑,更是精神的丰碑。


队员们在革命烈士墓前默哀致敬


实践团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学习红色革命历史


瞻仰烈士之后,队员们走进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,而这座博物馆更是凝结了历史,承担着重要的革命教育意义。展厅内陈列着上千名革命先烈的照片,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年代,金寨县有10多万英雄儿女参加了革命,正如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的一句话,金寨县“山山埋忠骨,岭岭有丰碑,家家有烈士,户户有红军”。有很多展厅介绍了从金寨走出去的开国军官。他们大多已经故去,名字和照片都被陈列在将军墙上。讲解员为我们介绍了开国上将洪学智将军的生平故事,结合墙面上他年轻时的照片重点提及了他在长征时“不掉队”的精神和对革命的坚持。

寻访革命老兵 追忆峥嵘岁月

77日,实践团探访了抗美援朝老徐海清。徐海清出生于1934年,1949年参加革命,1950年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作战,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。老徐海清与同学们回忆了那段艰难的革命岁月。

在谈到为何参军时,徐海清提到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位革命军人,参军有一部分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。他说:“我参军的时候没有跟父母讲,瞒着他们不想让他们担心,直到后来参军队伍到六安集合,父亲才听说我参军的事情,他连夜徒步到六安找到我,也没有阻拦我,只是叮嘱我要听长官的话,努力报效祖国徐海清将父亲对自己的嘱托铭记于心,也深深地落在了实践上。

在解放海岛任务中,作为侦察兵与战友一起在敌人占领的海岛勘测地形,并成功将信息带回我方部队用于绘制作战地图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,与战友一起抢修顺安机场时不幸中伤,被战友送往野战医院才保住了性命;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他勇敢无畏,积极奉献自我,救助了一位落水的朝鲜小女孩。他乐于助人、不求回报的行为,不仅彰显了我国的军人风范,更巩固了中朝双方的友谊。采访中,徐海清还向我们展示了他腰部的伤口,那道伤口深深地留在了老英雄的身上,也深深地刻在了同学们心中。

实践团成员聆听徐海清同志讲述他的革命故事


谈到对中国翻天覆变化的感想时,老兵徐海清含着泪说:“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好时代国富民强,国泰民安,国家自始至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印在心中也落在实践中,我们当时流血流汗,看到现在,觉得是一种很值得的事情。青年学子们要努力学习,行行出状元,要珍惜时光,报效祖国。”

重走红色足迹 汲取前行力量

最后,实践团奔赴金寨县汤家汇镇。作为金寨县乃至皖西最早爆发革命的地方,汤家汇是中国共产党在六安市境内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所在地,也曾是豫东南、皖西北道委和道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。团队成员参观了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政府旧址、红色邮局、红军医院、大王庙、列宁小学等革命遗址,在接善寺内重温《八月桂花遍地开》红色歌曲,感受红色文化意蕴。


实践团在汤家汇小镇参观列宁小学旧址


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,仔细观看历史资料、珍贵图片、革命文物。团队成员罗素华同学表示:“中国革命成功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。通过对革命旧址的参观,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。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牢记初心使命,勇担时代担当,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至此,“走进大别山,重忆长征路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金寨社会实践圆满完成。作为革命老区,金寨人民“一寸山河一寸血,一抔热土一抔魂”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震撼了大家大家纷纷表示,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,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,强化责任担当,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,立足岗位,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学习和工作的不竭动力,在奋勇投身新时代国家、民族前进和人民奋斗的伟大洪流中,书写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新篇章!

(撰稿:罗素华  摄影:付济萍  审核:周辰姣)